第(3/3)页 那是由于一念的善业感应以及临终之际的心境安慰,所以他的业识也将感生善处。若于亡者死后,儿女家属以恳切虔敬之心斋僧布施、作大善业,以其殷勤的孝心也可感应亡者的超生,但此已经不如在亡者未死之前所作的受用大了。 唯其孝心至诚,如地藏救母那样的发大悲愿,愿为救母而生生世世救度苦海众生,凭这伟大的愿力尚可感通亡者,减少乃至灭除亡者的罪业。 这不是无理的妄言,而是由于大孝心及大愿心的感通,使得超度者的心力愿力化入感通了被超度者的业力,乃至彼此连通一气,所以能够超度。 所以,在正信的佛教,死人的家属若要荐拔亡者,乃是供养三宝及布施贫穷,并不一定要求僧尼诵经。僧尼接受布施供养,仅为斋供者祝愿而已! 因僧尼诵经是日常的恒课,诵经是一种修持,也是为求明白修持的方法,目的不是超度亡者。施主供僧的功德,是由于成就了僧尼的修持生活而来,不是由于计工折价的诵经而来。 佛教中虽有指示以诵经来超度亡者,那是希望各人亲自诵经,万一自己不会诵经或以为自己诵得太少,才请出家人代诵。 其实僧尼是为佛法的住世及化世而设,不是专为超度亡灵而设。诵经的功德是由于信仰佛法并修持佛法而来,所以并不限于僧尼才可诵经,更不是一定要在人死之后才来诵经。 再说,超度的期限最好是在死了七七四十九日之前。因为佛教相信,就凡夫而言,除了福业特别大的人死后立即上生六欲天,定业深的人死后立即上生禅定天,罪业特别重的人死后立即堕地狱! 至于一般的人死了之后尚有四十九日的缓冲期间,等待业缘的成熟再决定轮回的去向。 在这期间,如有男女家属以供养三宝及斋僧布施的功德为之回向超度,亡者便会由于善业功德的感应而得到超生的帮助,促成生于善道如人间天上之因缘的成熟。 过了四十九日之后,已经随着亡者自己的业力而去投生,那时再作超度的功德,只能增加他的福力或减少他的苦难,但已不能改变他已经投生的处所了! 不过也有例外,如果是枉死或者死得凄惨,由于怨结不解,他们纵然已经化生鬼道,还会在人间作祟,这就是通常传闻的“闹鬼”。这样的情形,需要诵经超度。佛力引荐往生善道! 佛教通常称鬼道众生为“饿生”或“饿鬼”,所以往往用密法的咒力加持,变食施食的焰口及蒙山,对于平安鬼类的作祟有特别显著的效验,这种功能的佛事,对于其他的宗教~神教而言,他们简直没有办法。 当然以上是就佛教本身的立场而说!事实上,向来请僧尼做佛事的人未必就是佛教徒,甚至是不折不扣的儒者也说不定! 佛教本身其实不太重视超度这部分,修行弟子,若了解胜义谛,也了解世俗谛,将是很好理解这个方向! 一般来说,民俗信仰看待超度时,有一种想法是人往生之后都会变成“它”(鬼),因此唯有透过超渡才能得到解脱! 佛法的超度概念则不太一样,因为佛法不认为人逝去就会变成“它”,也不认为“它”的愿望必须被满足才会轮回。 而且,佛法的轮回观并不是直观的。所谓六道这种转世观、人死后会轮回,这些并不是佛教特有的! 但其实多数人还是主要受到佛教的影响!只是佛教看待人逝后会轮回这件事的方式,和我们以为的其实不一样。 一般大多数人会直观的认为,人死后、变成“它”、再变人、再变“它”!这样的循环。 人死后会进入“中阴身”,这在佛教有时候又被称之为“中有”。中阴身与中有是类似一个预备阶段,也就是准备轮回的阶段。很多人将这个预备阶段当做它(鬼),但佛法不是这么看的! 佛法认为中阴身与“它”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具体来说,佛法认为是一种有很多有需求得被满足的一种众生,而中阴身的特性并没有这样强烈的需求。 转世之后会变成什么呢?有可能是天、人、阿修罗,也有可能是三恶道。这六个可能性是百分比的问题,例如能够轮回为人,是因为这辈子造的善业,或是临终前的意识状态。接着就回到“超度”的问题。 源于民间信仰认为,也就是让人过世之后可以轮回,有时候变成如果我们不帮“它”超度,“它”就一直待在那种状况,不能轮回..... 杨卓超道:我知道佛教讲究的是六道轮回,而道家讲的则是五道轮回。他们所相差的其实就是“阿修罗道”!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