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可作为一位国语音乐创作人,沈铭恩却在当时的《万里长城永不倒》和《勇》里写出了让港乐创作人都拍手叫绝的作品,同时又在现在这时候《紫荆花盛开》里,写出了那般朗朗上口的,符合副歌旋律,又不会拗口的粤语歌词! 将港乐的优美、优雅都凸显的淋漓尽致! 实在是让说国语的和说粤语的,都不由赞叹啊! 赞叹的同时呢,他们又不得不称赞一下,这首歌那种“对话”的感觉…… 主歌部分两个人都是叙述,虽说同样是国语、粤语交相辉映来回交替,两个人各自唱着不同的华语,可因为叙述的原因,大家都没觉得哪儿不对…… 可来到副歌,那种区别就凸显出来了。 那种国语、粤语之间,“对话”的感觉,就分外明显了。 沈铭恩那一段还没有感觉那么强烈,姚淑璃这一段,就给人一种,好像是香江在对祖国母亲表达感恩之情一般。 歌词里甚至有诸如“感恩你热暖送,花开于爱之中”这样的歌词。 你就说多么令人惊艳吧! 本来就是一首歌颂香江回归纪念日的作品,里面再歌颂出香江于祖国母亲之间的亲密关系,简直不要太贴合主题了好吗! 歌颂香江回归,也歌颂祖国母亲的大爱! 就这种作品,你问问哈基玲和她背后那帮内娱资本们,借他们几个胆儿,他们敢说不好,干淘汰沈铭恩吗?! 他们也配! 我呸! …… “永远的紫荆花,在爱之下,茁壮发芽!” “阳光中笑开花,是暖暖的,偏偏启航……” “同屋檐之下……” “啦啦啦……” …… 《紫荆花盛开》这首歌说实话真不是那种非常磅礴大气的红歌风格,曲风方面更偏流行。 而偏偏就是这个所谓的“流行”! 是真的能抓住最大范围的观众的心啊! 要知道,音乐那么多种风格里,只有“流行”是受众面最广,最多的! 大家不可否认以往沈铭恩的作品里,绝大多数红歌作品都非常朗朗上口且脍炙人口,可很多红歌,还真不是很受年轻人待见。 现在的年轻人,你跟他将红色文化,他都觉得过时…… 他就想赶潮流,就想跟时尚,听歌也必须是流行,必须副歌朗朗上口,不然俺不听。 被短视频时代荼毒的,一点儿耐心都没有,太急躁。 而沈铭恩这首《紫荆花盛开》就很不错,流行曲风,让大家联想到香江回归,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让年轻人铭记历史,同时却又因为朗朗上口,而让年轻人们喜爱。 方方面面,都让人拍手叫绝啊! “这旋律咋写出来的呢……” 后台一些主旋律歌手脸上都露出几分艳羡的表情了,真就是非常羡慕啊! 你说沈铭恩这家伙,写出来的作品,怎么都这么具有辨识度,这么朗朗上口呢?! 这《紫荆花盛开》的前奏就无比丝滑,副歌更是让人听了就有种跟着哼出来的感觉,虽然Key不算高,可唱的却有种很爽的感觉。 旋律好,唱腔好,作曲好,跟歌词也非常的贴,真的是让人有种,“这歌咋不是我写的”的那种遗憾和佩服的感觉。 这把,沈铭恩可当真是赢麻了啊! …… “永远的紫荆花!” “要飞翔啊,纵有浪花!” 实力唱将的两种声音在半空中交相辉映,副歌的机能爆发裹挟着浓浓的家国情怀沁入每一位观众耳畔,让所有人不由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说不尽的牵挂,有我在啊,温暖的家!” “爱流淌拥抱,彼此心岸!” “不负时光!” 姚淑璃一半身子对着观众,一半身子对着沈铭恩,他弹他们一起唱,画面浪漫,却又因为歌曲意义,而被无数拉高了质感! 那一刻观众不再只痴迷于磕CP,不再只痴迷于那些情情爱爱,不再认为沈铭恩邀请姚淑璃来是为了恰CP的热度和红利好拉票…… 那一刻,大家都明白,他是为了更好的诠释这首歌颂祖国,歌颂香江回归的作品! 那一刻,情情爱爱什么的,被所有人抛诸了脑后。 这也是沈铭恩一开始的出发点…… 说句实话,如果这首歌写的是爱情,而不是亲情、感恩,沈铭恩真的不会用。 毕竟,他凭什么用那烂大街的爱情,来写我们漂泊在外156年的紫荆花呢? “多骄傲的枝芽!” “春暖后,又开花!” 舞台上,二人合唱,沈铭恩和姚淑璃,一个是所谓的“红”透半边天的“红歌代言人”,另一个是根正苗红的国粹戏曲世家,这样的两位优秀的实力派唱将用歌声来歌颂香江和祖国母亲之间亲密的关系,真的不要太合适! 那会儿,《华语打歌中心·红歌季》节目的线上直播间里,刷过这样一条弹幕: 【是的,红星的光芒定会照亮整个山谷!】 这条弹幕被不断+1+1再+1,一直+到10086往后,被无数网友点赞! 这句话,出自沈铭恩的《小河淌水1952》,出自那位先辈的家书,出自那个年代的革命先烈,对祖国统一、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望! 他们最希望看到的,也莫过于夺回那些被侵略,原本属于我们的土地吧! 看到香江回归的时候,他们在九泉之下,应该也是喜笑颜开的吧? 是啊,红星的光芒,迟早会照亮整片山谷! 新中国,也迟早会统一! 新中国万岁,祖国统一万岁! …… 这一章少个几百字,不够六千,不过我觉得这样收尾挺好,再加就属于硬水了,兄弟们也不喜欢哈哈…… 已经快四千均了,希望大家继续支持,然后再求点推荐票、月票,感谢大家,谢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