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如胶似漆的状态,持续了整整两天的时间。 这倒并非是冯逍没心没肺,不关心北征的事情。 而是战争从来对于国家都不是小事。 如此重大的事情,他只需要在自己擅长的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就好。 在这种涉及万千生命的重大事情,如何慎重都不为过。 数十万人的战争,已经可以说是关乎国运的规模了。 如此重大影响力的战争,事关千万家庭的幸福和未来。 任何一个小失误,都会造成无数家庭的破灭和绝望。 虽然说慈不掌兵,但是一个主帅,如果不能做到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战果。 那么这个主帅就不是合格的存在。 而冯逍自认为没有那个能力和资格,来承担千万家庭的幸福和未来。 更是没有能力去左右一场战争的胜负。 所以,对于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冯逍总是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 他从来都不会凭借嬴政的看重,而对于非专业领域,或者不明了发展诡计的事情指手画脚。 这也是虽然他非常受宠,却没有遭受满朝大臣排挤的重要原因之一。 任何能够跻身于大秦朝堂的大臣,都是了不起的存在。 而因为嬴政那挑剔的性格,现在所能在自己职位上留下来的大臣,都是能力卓著的。 或许他们未必能够在史书上留下事迹和性命,但要说他们能力平庸的话,那就是不负责任的态度了。 最起码在嬴政在位期间,这些人的能力或者说态度,都还是合格的。 许多人都说,秦朝嬴政时期就已经积压了许多的矛盾,甚至大秦二世而亡,始皇帝要担负很大的责任。 有认为大秦二世而亡是因为秦法残暴的,有认为是六国百姓思想还没有转变过来。 但这些都是事后的屁话。 大秦之所以二世而亡,最根本的原因,其实还是在于分封制和郡县制的选择。 不用去考虑两种制度的未来和优劣,历史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充分的证明。 但为什么更加符合历史趋势的郡县制,反而遭到了反噬,使得大秦二世而亡呢。 商鞅变法而遭到车裂,王安石变法而遭到保守派的反击,张居正变法而亲人遭殃。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