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惹不起-《穿越武大郎之救宋》


    第(2/3)页

    “啊,这就是武植武大人!”“武大人好!”“武大人这么年轻啊!”众人听罢,顿时哗然,惊呼出声,纷纷围拢了过来,现场一片忙乱。

    看到端王赵佶搂着武植肩膀的熟络样子,更让众人心神震颤,连忙争先恐后对武植大献殷勤起来,个个唯恐落于人后。

    周邦彦听到赵佶的介绍后,则如遭重创,心生惶恐,面如土色,也尴尬不已。他连忙找了个理由,灰溜溜的穿出了人群,躲得远远的。他深知,自己可惹不起像武植这样的大人物。

    华灯初上,各色花灯被端王府的仆从纷纷点亮起来,众人座前的桌子上也纷纷点起了气死风灯和蜡烛,灯烛光影摇曳,树影斑驳,整个诗会现场,瞬间被灯光烛光映照得亮亮堂堂,犹如白昼。

    梅园诗会终于开始了。

    武植谢绝了端王等人的盛情邀请,选择了一张稍微靠后的桌子,和素素等人悄然坐好。

    赵佶和赵似、赵偲等人无奈,只好随着他,回到梯台上坐定,由王诜宣布梅园诗会开幕,并由他说明梅园诗会的参与规则。梯台上,周邦彦也坐在了右侧边缘的位子上,其他座位则分别坐满了人,曾布、刑恕、安淳、张商英,陈显等熟人赫然在列,坐在比较正中的地方,还有几个文坛宿老端坐着,其中还有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但武植并不认识他们。

    曾布、刑恕和安淳等人远远地看到武植领着家眷属从正怡然自得地坐在下面,品茗赏月,都面面相觑,有点无语,这个武植不上梯台来就坐,就犹如正神不归位,倒显得是他们这帮小神在大神面前班门弄斧了。

    王诜的口才还算不错,三言两语就把梅园诗会的竞赛规则说了个通透。梅园诗会的参与规则就是,以中秋赏月为题,写诗作词,可咏月抒怀,也可咏梅抒怀,互相交流切磋,文辞精绝者胜出,冠为本届梅园诗会的诗魁,传阅京城,供人拜读瞻仰。

    除了武植一行人之外,在场的众文人士子们闻言,心情激动难抑,急急切切地就开始酝酿起来,或低头沉思,或仰头望月,或三五成群低声议论交流。这是他们扬名立万的绝好机会,谁不动心在意?谁不全力以赴呢?

    天公作美,湛蓝无垠的天幕上,圆月初生,犹如一轮玉盘高高悬挂于苍茫辽阔的天际,皎洁的月华洒落人间,恬静舒坦,透过稀疏树影,影影绰绰,光怪陆离。如此人间美景,更是大大地激发了众人的诗性文情。

    真可谓: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诗会先祭月拜月,一切就绪后,诗会就正式进入了谈诗作赋的主题阶段,现场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噪杂如蝉鸣。众文人墨客们或独自沉思低吟,或聚在一起交流探讨,有人饮满一杯酒而偶得一句好词,刚吟读出声,往往就会引起别人的一阵惊呼赞叹之声,接着又各自比较,窃窃私语,议论纷纷。而结伴而来的众娇妻宠妾或众妙龄女子佳人们,则是语笑嫣然,一边磕着香香的瓜子,品着香茗,尝着酥软甜蜜的月饼糕点,一边欣赏自家男人或别家公子哥们挥斥方遒谈吐不凡的样子,时而偶偶私语,时而凝神发呆,目光灼灼,春心浮荡。

    武植和素素凳七人所围坐的这一桌,可就冷清得多了,显得有点格格不入。武植自从坐定后,就不再理会周围的众人,一心一意对付起桌子上的瓜果、糕点、月饼和香茶来。他已经见过端王、简王和永宁郡王等人,算是达到了今晚赴约的目的,再也没有心思去卖弄文采了,此时此景,哪还有比对月品茗、吃着月饼赏明月更为惬意舒心的事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