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仔细想想,若是这两年没有一个钟小丫陪他打游戏,那那样的日子未免也太可怕了些。 也许他早就坚持不住,病入膏肓了,也不会现在才拖到进医院。 说来这个社会的发展还真快。 在并不很久以前,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还是留守儿童。可不过二十多年过去,空巢老人已然有了与留守儿童并驾齐驱的趋势。 这让杨大伟忽然有些弄不清楚,社会的发展太快究竟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 当物质文明不够发达的时候,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便随之匹配了一个很低的态势。 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每个人为了全家老少的一口口粮而日夜奔波,又怎么有余力去关心谁冷落了谁? 但与此相反的,在那种一切都很匮乏的年代,人们所展现出来的对理想的渴求又是那么的纯粹而坚定。 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大环境下,才出现了赤色黎明军那一大批信仰纯粹又坚定的人,打破旧樊笼,建立起了崭新的梦之国。 而到了现在,物质文明日渐兴盛,人们满足了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后,自然提升了对精神需求的追求。 一方面,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但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家庭主妇,空巢老人,一个个时髦又饱含生活辛酸的词汇应运而生,抑郁症之类的富贵病渐有大行其道之势。 杨大伟原本对这些东西并不关心。可是不久前,他才发现有些东西并不是不关注就真的牵扯不到自己的生活。 譬如他的父母,就成了标准的空巢老人。 对此现状,他也不是没有犹豫过,想要改变,可每当提起回家的念头,一些深埋已久,但却从不曾忘却的记忆便会不自然涌上心头。 终究是意难平。 说句难听的,这次要不是那么巧合地撞见了钟小丫身上的一摊子烂事,对他有所触动,他也许还要很久才会回来,甚至,永远不回来。 反正他的生命按照之前的生活节奏,也许撑不了多久了。 死亡或许是一件很艰难的事。 但当活着也变成一件差不多艰难的事时,杨大伟才发现,还是死亡更简单一些。 就在杨大伟习惯性胡思乱想间,母亲打电话的声音将他重新带回了现实。 “杨松林,干嘛呢?赶紧回来。” 电话那头随即传来杨大伟熟悉的高调嗓门,不过相比于以前,声音还是不免多了些老态:“我这好不容易才坐到,屁股都没坐热,二饼。” “赶紧回来。儿子回来了。” “三饼碰,你刚才说什么?谁回来了?” “你儿子回来了。等会回来的时候去菜场南门买点凉菜,虎皮鸡爪要有,其他的你看着买。行了,我这还忙着,挂了。” 听着母亲与父亲的对话,杨大伟找回了一些家的感觉。 这么久时间没回来,老杨似乎并没有如同他曾经宣扬的那样重振雄风,从老婆手里夺回一家之主的话语权。 打完电话,汪敏便又进了厨房忙活着。杨大伟挽起袖子想要帮忙,却被母亲推了出来。 无奈之下,他只好靠在厨房门口干看着。 看着砧板上准备的都不够一人份的食材,杨大伟不禁问道:“你们晚上就吃这么点?白天还要给那些小学生上课,能有精神管住他们么?” “嗨,刚才你爸说了今晚不回来吃饭,我便做的一人份。不过,年纪大了,饭量确实也没那么大了。而且以前你在家的时候,原本就是你一个人的饭量顶得上我们两个。” “这倒也是。”杨大伟笑笑,“对了,搬了家之后,你们这边认识人多么?老杨他平时都跟谁一起玩?” “可能还不太熟悉吧,认识的没几个。你爸他能和谁?还不是以前的那几个,你以前基本都见过,来家里吃过饭的。老张,老李几个。” 杨大伟停顿了一下,做足了心理建设,才笑着问道:“那杨念桐呢?他们还一起玩吗?” 第(2/3)页